Sunday, August 29, 2004

寄不出的信可大可小

较早前,新闻报道一位邮差没尽好本分,四年内没把信件寄到收信人收中,反而把全部信件往家里送。天啊,2 万1 千455 封,还包括4 封挂号信及一封快邮!

几个月前,也有一名邮差大兄,为了提早下班,遂把每天派不完的信件往坟墓送去。难道,哪儿有活人住着?

信件乃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传达讯息的工具。人们寄送信件的历史已久,可追溯到古代的鸽子传信,后来的马儿递信,以至现今的邮差们使用着各种海、陆、空交通工具寄送信件。时空变了,交通工具也换了;不变的是,信件依然扮演着传输资讯,联络感情的角色,而邮差的任务还是确保信件安然抵达收信人手中。虽然目前电话、手机短讯、网际网络等昌盛发达,传统的信件依然还有立足之地。

肇祸的邮差,侮辱了邮差神圣的任务。贪图一时的安逸与方便,懒散的邮差可曾想过他们带给寄信人的困挠与麻烦,甚而痛苦?寄不到的信,可能拆散一对要好的情侣,破坏一段美好的感情。对申请大学料系的学生,他可能会因此错失了升学的机会,毁了大好前途。大公司、小商人们可能因此丧失了一笔生意,损失了一笔金钱。这可不是耸人听闻!君不见,报道往往有情侣因信件的遗失或迟到,造就误会,进而破坏了彼此的感情。几年前,就有学生因邮件失误,不能报读国立大学,还好,事后获教育部通融,圆了象牙塔之梦。日前,更有一名商人告上法庭,投诉邮差处理挂号信不当,以致他蒙受金钱损失与精神困挠。

这几年来,大马邮政局的失误时有所闻。民间对邮局的信心早已动摇,而趋向把重要的信件交由跨国或其它私人邮递公司代为寄送。由此可见,大马邮政公司可要痛定思痛,好好整顿公司的管理手法与旗下的员工。大马邮政公司聘请员工前,有必要进行心理测试,确保员工有足够的责任感及敬业乐业的精神,纪律不佳的员工,应尽早停职查办;故态复萌、固执的员工最好请他打包袱。大马邮政公司计划展开顾客意见回馈计划,乃是当务之急。希望顾客的意见,有助于提升该公司的服务;另外,鼓励大众询问信件传递的进展,有助于监督邮差们的工作表现。

邮递乃是一门盈利可观的生意。跨国公司如DHL 、FedEX 等,有今日的成就都赖于本身信誉及给顾客的安全感;大马邮政公司,可要多多学习。

是非曲直:寄不出的信可大可小 南洋言论
2004/08/29

Labels:

Saturday, August 21, 2004

留学生为何不归?

多年来,政府本着培育良才,吸收海外大国优秀科技的理想,花费巨资,全力保送国内各族优秀青年留学海外。政府本期望这些海外留学生将来学成归来,为马来西亚贡献一己所学,发展国家,达致2020年宏愿。奈何,世事无常,事与愿为,年年学成毕业并选择留在原地立业成家者与日俱增,令国家痛失人才。

日前,首相在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馆,对逾200 名我国留学生说道:“你们都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,你们将来将会在政府、私人界中成为领袖,甚而成为首相。”言语热情慷慨激昂,一一诉尽首相及国家对留学生的希望与期待。

外国薪水高福利好

为何众多留学生毕业后,不急于回家,反而留待原地为未来打拼呢?原因无它,大伙多都受不住海外高薪的引诱,尤其在英美两国的高汇率兑换后,所得薪水更是我国同业的三四倍以上。再加上工作环境好,大伙更乐不思蜀!

要知道,众多西方国家的社会讲究人权,工会昌盛,工人福利多受保障,享有最低薪金制,工作时间较短,社会福利又好。专业行业如医生者,工作负担与压力比起我国同业低之甚多,轻松又自在。其中,很多留学生只是抱着“在国外工作几年,待赚取足够金钱后,就回国创业大展拳脚”的心里,以期在最短时间赚取最多的金钱。长期来说,此类学生反而更会为我国学到许多先进科技及经验,只要他们一回国,国家就会获益良多;另外,少数者则有私心,对外国心存憧憬,有心落地生根,对祖国已无眷念之心。

再其次者,也有者是为了将来考量,而选择短暂滞留原地。这是因为专业行业如医生与药剂师等,务须在原地实习一年,以便专业资格受当地专业团体承认。否则,将来如欲在外国进修或进一步深造,将面对许多困难与阻碍,盖因我国学术水准不受国外承认。这些官费留学生多半会事先向政府陈情,不过,往往际遇却因人而异,只好听天由命。时不与我者,大有人在;或许政府应考虑让这些学子在原地服务一年,再召回国服务也不迟。

实际上,政府对此也有所顾忌,害怕更多学生受国外承认后,毁约滞留海外,这就有赖于双方的互信。

回国担心怀才不遇

也有者认为,回国为政府服务,就职升迁方面往往受客观环境影响,不尽人意。心里不免害怕面对怀才不遇,知音难觅的沮丧感;再加上社会种种不公现象,心生倦意,意兴阑珊,而萌不归之念头。

另一方面,大马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由来已久;起初,多为土著学生所得,后来随着政治小开放,非土著才渐渐得以分一杯羹。由于供不应求,政府也开始设立可转换性贷学金(Pinjaman Boleh Ubah)及贷学金。留学国家也从传统学术强国——美英两国,拓展到“向东学习政策”下的日本与韩国,再加上德国与中东各国,以及这几年新兴、学费较廉宜的俄罗斯、澳洲、纽西兰、印尼等国。从这里,可看出近年政府财政状况的相形见绌。另外,这几年毁约者也激增,政府官员回收赔偿金与贷款的效率又低,办事不力。如政府再不增加教育拨款,那新一代学子获取奖贷学金的机会将受影响。

纠正不公动之以情

话说回头,有意留在原地打江山的人虽不少,满腔热血与满怀理想打算回国服务,贡献一己所长,为国为民的留学生也大有人在。他们有者负有时代使命感,有者出于宗教情操,也有者基于道德良心,学成后选择回国服务,不辜负政府的厚待。毕竟外国的月亮再圆,也不及家乡的人情亲!这些年轻的学有专长者,未来的社会栋梁,代表着马来西亚的希望。

同时,政府也应致力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薪酬与福利,改正社会不公现象,并从小灌输良好公民与爱国意识,动之以情,不管官费或自费的留学生,必会更想早日回国,为国献绵力。这将是社稷之福,国民之幸!


焦点论衡: 留学生为何不归?南洋言论
2004/08/02 17:21:35

Labels:

Friday, August 13, 2004

汉堡包

汉堡包,并不是汉人发明以作为堡垒保卫家园的包子。

汉堡包,一粒芝麻面包,中间夹着一块烧烤的肉片,放上几片青菜、番茄,再涂上芝士及调味酱的西式快餐是也。

别小看这区区的一小粒面包。它可是风靡全球快餐文化的佼佼者之一!它更是美国佬饮食文化的先锋。其实,美国已不需费任何子弹、炮火来拓展它的帝国,汉堡包已为它几乎打到世界各个角落,立下不败之地。

汉堡包在台湾叫作汉堡,省个“包”字。这是台湾一贯的“与众不同”的华语文化、样样都爱与中国唱反调。名字虽不一样,汉堡还是汉堡包!这是变不了的。

汉堡包有麦当劳品牌的,有汉堡王招牌的,也有肯德鸡风味的,各式各样,让君选择。万变不离其宗,变的都是面包夹着的馅料、体积及调味酱;不变的是,依然是一块面包夹着一块肉矣,不!现在素食文化风行,你咬着的那块肉,也可以是斋的!

马来青年钟情汉堡包

来到热情的马来西亚,汉堡包也入乡随俗了。本地多元种族的调烹,也为汉堡包加入了独特的风味。不同种族的烹制手法别出心裁,都不一样。马来同胞在做“特殊”汉堡包(Burger Special——意即肉加蛋)时,习惯把蛋煎个四方形,然后围起包着那块半熟透的肉,再煎一会儿,来个“蛋包肉”,蛋中有肉,肉中有蛋。马来同胞性喜辛辣,往往习惯成自然,拿瓶辣椒酱、胡椒粉,加个不亦乐乎,直把不嗜辣者吓得冷汗直流。马来青年特别对贩卖汉堡包情有独钟。往往,今日街头开了一档卖汉堡包;未几,整条街,汉堡包档“泛滥成灾”。闲空时,卖汉堡包的马来大哥,就会拿起吉他,弹首马来民谣或流行歌曲,娱人娱己。

华人卖汉堡包,总是规规矩矩。蛋是蛋、肉是肉,层次分明。华人不好牛肉,很少可买到牛肉汉堡包。不过,奇怪的,我却未听闻目睹猪肉汉堡包。华人嗜猪如命,这可不就奇了?另外,没试过印裔同胞的佳作,可不知啥个样子。

不管马来人或者华人,卖的汉堡包价钱总在一块半至两块半令吉。这比起一些有名气汉堡包4、5令吉的汉堡包相差甚远。街边“民间”汉堡包可都与餐厅“御用”汉堡包用料大同小异,相差不远,小时候的我,可总是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。长大后,突然醒悟:哦,品牌效应是也!可见,打响品牌,对企业的重要性。哈,这就是吃小食品,悟大道理。

不是民间汉堡包,也不是御用汉堡包,我偏对自制汉堡包情有独钟。自己动手制作汉堡包,绝对可以天马行空。加多几块肉,几粒蛋,小问题;加片午餐肉,热狗等,也一样行,我也总爱加几片小黄瓜,添几片脆口青菜。可能是成就感使然,自制汉堡包吃起来、总是特别好味!

商余

汉堡包 2004/08/13 11:43:12

Labels:


View My Stats
Google